可不可以增设个“七夕假”?
www.seelvyou.com     2014-08-03 09:52:12    来源:华西都市报    点击:

  七夕,最核心的话题当然是牛郎织女的传说,这个传说,最初发端于古人对天文星象的想象。而《诗经·小雅·大东》中“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睆彼牵牛,不以服箱”的诗句,是该传说见诸典籍的最早文字记录,这也成为了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

  此后经历代文人加工,这一段本属天上的传说愈加丰满生动。在明代青阳腔《织锦记》中,西汉大儒董仲舒甚至成为了董永的儿子。而到了黄梅戏经典剧目《天仙配》中,古人对于星象的臆想已经和一个名叫董永的民间农夫近乎完美地整合成一段人世间的爱情悲剧,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牛郎织女的传说。

  传统上,除了牛郎织女故事,七夕最重要的是乞巧。乞巧节,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如此看来,乞巧节确实不是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纪念织女这个人,民间又称“七姐”。

  在文化交流频繁的当下,西方的传统节日圣瓦伦丁节以“情人节”的名称与玫瑰花、巧克力、烛光晚宴等文化符号进入中国社会,并为一些人所跟从。这使得国内一些对传统文化情有独钟、具备较强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安全意识的人,开始在本土文化中寻找可以与之相抗衡的“中国情人节”,而七夕节便逐渐受到认可而成为“中国情人节”。

  其实,七夕节自其产生之时,就没有停止过自身演进与转变。从古人对夜空星象的臆想到人间的爱情悲剧,七夕节的文化内涵一直在变动中。

  当下,不论是七夕节在文化意义上的转变,还是人们对“七夕”的热烈讨论,无疑都显现出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变、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的不同理解。而七夕节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依旧在不断地与时俱进、融入更新的文化内涵。

  有意思的是,七夕前夕,有不少网友建言:传统节日不仅承载着中华文化内涵的核心价值观,更体现了一个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如何让传统节日能够吸引年轻人,如何让90后、00后们静下心来,和传统来一次原汁原味的亲密接触,感受之、喜欢之、传播之……比如,可不可以把最具浪漫色彩的七夕节,和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等而同之好好弘扬一番,并具体到增设假日,以此重建我们的文化传统呢? (阿贵)

关键词:七夕 七夕假 

上一篇:“凤凰落水”给景区开发敲警钟

下一篇:学耶?游耶? 游学:能否做到求真务“学”?

分享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