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此一游,你怎么看?
www.seelvyou.com     2013-06-16 09:08:58    来源:法制日報    点击:

  南京15岁男生丁锦昊在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上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而国内的旅游景点更是无一幸免,中国人似乎偏爱走到哪儿都要留下“到此一游”的标记。对这一关系国民素质的现象该如何纠正与引导?

  被“丁锦昊到此一游”折腾得焦头烂额的丁家父母迫于舆论的压力通过媒体为儿子的行为公开致歉,但网友们似乎并不买账,仍坚持要丁锦昊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认为,与其将矛头指向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不妨回头来反思一下,学校和家长在这过程中是否起到了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在应试教育当道的时代,素质教育在老师和家长的心中究竟佔了几成比重?教会孩子心存公德行为文明,不仅需要父母老师的以身作则,更需要全社会文明素质的提升。

  汪沁沁 浙江交通投资集团杭金衢分公司

  其实丁锦昊的行为不算特立独行,某种程度上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只是因为他留名的地方太有名了,所以才“摊上了大事”。在谴责这种不文明行为的同时,我们成年人似乎难辞其咎。正是一些成年人旅游恶习泛滥的不良示范,才导致了丁锦昊这样的孩子有意无意地“有样学样”。我们可以愤慨陋习,更应“治病救人”﹔我们可以批评他人,更应反躬自省,这才应是埃及神庙“到此一游”风波的社会价值所在。

  陈兵 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检察院

  如果一幢建筑有一些破掉了的窗户,而这些窗户又没有被及时修理好,很快就会有更多的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面对“到此一游”之类事件,笔者认为,首先对破坏古迹者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并确保执行力,其次对古迹上的“墨宝”要及时清理、修復,避免“破窗效应”,第叁,有条件者不妨设立一些涂鸦墙,以满足公众潜意识裡的浪漫情怀和英雄情结。

  梁智海 郑州铁路运输法院

  偏好“到此一游”的标记,并不能单纯地说是素质的问题,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自觉和习惯的养成问题。因此,要纠正和引导这种行为,关键在于促成文化自觉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首当其冲的是教育的问题,应当从小学开始抓品德和素质教育,将旅游文明纳入品德和思想教学体系,并且贯穿整个教育的始终。其次是宣传引导要跟进,通过微博、网络、报纸、杂志等多种宣传途径,确保文明旅游的观念入脑入心。

  鲁兵海 江西省余江县公安局

  很多被刻上“到此一游”的文物和古迹,都是受到法律保护的。而法律保护的物品受到侵害,要不要对破坏人施以法律处罚呢?答案应当是肯定的。因此,国家必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将随意刻字等此类行为纳入到毁坏文物古迹或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违法行为中,依法追究当事者的法律责任,并令其赔偿修復费用,交纳罚款。

  朱宗保 安徽省淮南市淮舜公安分局治安大队

  为了满足少数人刻写“到此一游”的欲望,有人建议在一些景区开辟专门场地供游人刻画或书写,是一个饮鸩止渴的主意,就是向不文明行为低头。如果这些人因此养成了更严重的乱写乱画习惯,谁能保証他们一定会到指定的地点去写“到此一游”?假如他们得寸进尺再提出其他更不合理的要求,难道我们也要想方设法满足他们?所以我觉得对“到此一游”宜堵不宜疏,打击的态度应该坚决一点,省得留下后患。

  杜明骏 河北省涞源县人民银行

关键词:到此一游 

上一篇:旅游,不只是景点

下一篇:“到此一游”背后的社会病

分享到: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