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叫板迪士尼背后:建乐园热,而90%未盈利
www.seelvyou.com     2016-08-31 16:53:25    来源:澎湃新闻    点击:

  虽然是一个“小目标”就能赚一亿的首富,但王健林对于迪士尼的“叫板”却也曾被迪士尼称作“搞笑”,毕竟万达乐园比起已经60多岁的迪士尼乐园来说还是显得“嫩”了点。

  不过,8月30日,高力国际华东区咨询服务董事陈铁东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关于中国主题乐园话题的专访时却表示,王健林“叫板”迪士尼并不应该只被当成一个噱头。

  “万达比国外品牌的主题乐园更早地布局二三线城市,来占据市场份额,它有自己本土化的优势。”陈铁东说,迪士尼落户上海标志着从2016年起中国主题乐园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一个国外一流主题乐园品牌将和国内本土主题乐园品牌正面交锋的时代。

  未来,无论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乐园品牌还是享誉全球的洋乐园品牌,在中国都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和优胜劣汰。

  全球十大乐园开发商中国占四席

  8月30日,高力国际发布了名为《中国主题乐园的梦幻之旅》市场分析报告,报告显示,国内正掀起主题乐园兴建在中国旅游市场不断壮大的背景下,中国国内的主题公园开发商也不断提升其开发规模和市场占有率。

  根据美国主题乐园协会的数据,2015年,在全球前十大主题公园开发商(以总游客数计算)中,中国国内的开发商已占了四席,分别是:华侨城集团、长隆集团、华强方特集和宋城集团。

  在中国大陆地区最主要的10家主题乐园(入园人次)中,平均入园人次为447万。这些排名靠前的主题乐园50%处于华南、25%位于华东。华南地区温和舒适的气候,非常适合室外的主题游乐园及水乐园的开发和经营。这些主题乐园的平日成人票价在人民币200元至300元之间(占58%),而高于300元的占34%,平均票价为270元。

  由此可见,中国国内的主题乐园开放已经具备了与国外知名开发商竞争的实力。

  不过,中国的主题乐园如果仅仅依靠门票收入,尚难维持运营。通常需要通过配套的酒店、餐饮、零售、娱乐设施及衍生产品,才能消化前期的巨大投入及较高的日常成本,并实现盈利。

  90%的国内乐园还未盈利

  “国内的许多主题乐园还是具有一些通病。” 陈铁东分析,由于国内不少主题乐园的开发商都是由当地产开发企业转型而来,由此导致了在早些年建造的主题乐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没有谨慎的市场调研,在区位选择上比较粗糙。但我们知道如迪士尼等国外品牌乐园在选址时都要做非常详细深入的调研分析。”陈铁东分析,另一个问题是国内一些主题乐园并没有IP(版权),没有合理的设计和差异化竞争的特色。

  主题乐园的盈利难也成为了当前饱受诟病的话题。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主题公园行业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国内70%的主题公园处于亏损状态,20%持平,只有10%实现盈利,约有1500亿元资金套牢在主题公园投资之中。

  对此,陈铁东认为,主题乐园因为建设成本较高,难以在短时期内实现盈利是正常的现象,“仅仅靠门票当然是不行的,主题乐园通常要通过配套的酒店、餐饮、主题零售和其他娱乐设施来实现盈利目标。”

  海外品牌可能遭遇“水土不服”

  在陈铁东看来,随着迪士尼、环球影城等国际著名的主题乐园品牌相继落户中国,一批国内的主题乐园难免会遭遇淘汰,“虽然对市场有冲击,但我认为更多的是鲶鱼效应,国内的主题乐园品牌也会因此做调整,去主动应战。”

  当然,被淘汰的绝不会仅有中国本土的主题乐园品牌,即使是国际著名品牌,如果在中国“水土不服”,也未必不会遭遇淘汰。

  仅就迪士尼乐园来说,其在美国本土以外的乐园经营状况大多并不理想,除了日本东京迪士尼乐园堪称成功之外,法国巴黎迪士尼乐园便遭遇“水土不服”而常年亏损,香港迪士尼乐园也仅在2012年至2014年实现盈利,2015年又再度亏损。

  刚刚落户上海的迪士尼会“水土不服”吗?

  对此,陈铁东的回答是并不担忧,“迪士尼有非常好的IP,在中国孩子的心中,迪士尼还是很有知名度的,所以我对上海迪士尼并不担心。”

  不过,陈铁东表示,其他的国际主题乐园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后会不会“水土不服”就很难说了。“国内本土的主题乐园品牌已经占得了市场的先机,而且也在逐渐调整,形成自己的特色,拥有自己的IP,对国际品牌来说,一样很有竞争力。”

关键词:迪士尼 王健林 乐园 

上一篇:“网约导游”来是来了,真的靠谱吗?

下一篇:体育旅游如何摆脱“叫好不叫座”?

分享到:
回到顶部